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将至,这两天朋友圈里各种关于清明的话题漫天飞舞,比如清明的习俗、寒食的由来,或者一首首清明诗歌。不过,在这个雨纷纷的时节里,有一些法律知识,您还是必须知道的,因为如果这时你稍有不慎,就可能会踩中法律“雷区”!
小编下面就说说清明那些一不小心就违法的行为。
清明最常见的违法行为,就是因为烧纸钱、放鞭炮、点孔明灯引起的火灾。
根据专业法律裁判文书数据库提供的大数据获悉,与祭祀有关的案例中以失火罪最多,而且财产损失纠纷,很多都是因为失火而引起的。
清明时节给逝去的亲人烧纸钱是一种最为传统的祭扫活动,不过清明正值天干物燥的时节,因祭扫不慎而将周边植被森林点燃引发大火的现象却屡屡发生,因此,燃烧纸钱时一定要严格遵守野外用火规定,注意用火安全。一旦发生火灾,需第一时间向消防部门报案,以控制火情蔓延、减少火灾损失。
因烧纸钱而引发火灾,要接受什么惩罚?
我国《消防法》第21条规定,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并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
《刑法》第115条第2款规定,过失犯放火罪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清明节点一盏孔明灯寄托思念之情,踏青放风筝是一项传统人气活动。然而,近年来,风筝和孔明灯等低空漂浮物频繁出现在一些铁路局管辖内的高铁沿线区域,以及航空管制区域,或搭挂在铁路高压接触网上,导致设备烧损、断电跳闸,或卷入飞机发动机、螺旋桨,严重危害了公共交通的运行安全。
目前,我国已出台多部法律法规,对危及公共交通安全的行为做出处罚规定:
《刑法》第116条规定,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架空电力线路导线(即导线边线向外侧延伸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两侧300米的区域内放风筝。违反上述规定,危害发电设施、变电设施和电力线路设施的,则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关于加强民航飞行安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要求加强机场净空管理,确保飞机起降安全,在机场周围设立明显的净空标志,在机场附近严禁放飞影响民航安全的鸟类动物、气球、风筝和其他升空物体。
《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禁止在铁路电力线路导线两侧各500米的范围内升放风筝、气球等低空飘浮物体。对于违反该规定的行为,则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因此,大家在放飞孔明灯及风筝时,要尽量选择空旷的场地,避开建筑物和树木,更不能选在高压线附近和公路、铁路、桥梁两侧,否则后果很严重哦!
碾子山区法院发出倡议,在祭扫时不要随意焚烧冥币、蜡烛等物品,祭扫完毕后应确认余火完全熄灭后方可离开。尽量避免在山头、林地烧纸焚香,杜绝各种不安全隐患的发生。放风筝务必牵牢“安全线”。法律的教训是深刻的,也是无法挽回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危险无处不在,一旦疏于防范,就有可能触犯法律。